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3章秦王薨(1 / 2)





  论政大会已经结束,其影响却极为深远。

  赵王得知项少龙在大会上的作为后,怒发冲冠,意欲召回项少龙,问罪处斩。

  幸得乌氏出言庇护,赵王看在乌氏的面子上,饶了项少龙一命,许他戴罪立功。

  期间,赵雅调停失败,信陵君与魏王已是水火不容。

  赵王为了弥补项少龙犯下的过失,便与魏王合议,秘密诛杀信陵君,以示诚意。

  而执行之人,正是戴罪的赵国将军,项少龙。

  项少龙为保妻妾安全,无奈同意了赵王的安排,几经艰险,终于完成任务,信陵君就此身死。

  信陵君身死,魏王为了安抚信陵君之门客,又将主意打到了斩杀信陵君的项少龙头上。

  若想结盟,赵国必须献上项少龙的头颅,以安抚魏国群臣之份。

  项少龙得知此消息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在联合会的暗中帮助下,大梁大乱,魏国太子身死,龙阳重伤,赵倩与赵雅不知所踪。

  魏王见此勃然大怒,三晋联盟之事就此搁置。

  赵王也因为此事,迁怒乌氏,乌氏虽然势大,但也只能默默隐忍。

  三晋之事,终究以失败告终。

  次年,公元前250年二月,魏楚召开六国会盟大会,六王参会。

  三月,六王昭告天下,结盟伐秦。

  魏燕二国负责大军粮草,六国合军,任龙阳为主将,奔赴函谷关,强征暴秦。

  四月,刚刚处理完会盟之事的韩非,被听信谗言的燕王卸磨杀驴,废除廷尉之职,驱逐出境。

  六国会盟的大环境之下,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冒着被燕韩二国敌视的风险,招揽韩非。

  除了王学斌!

  此时的韩非无处可去,正打算隐居修学,恰逢王学斌亲自前来招揽。

  韩非为了心中抱负,终究应下邀请,与逃亡的项少龙一道,出仕秦国。

  天下局势,愈演愈烈!

  六国四万先遣军在赵国李牧、魏国白圭二人的率领之下,集结函谷关,虎视关中。

  此时函谷关守将名为王齕,曾为白起副将,侍奉过三位秦王,久经战阵。

  关内五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坚壁清野,有条不紊的与六国大军对峙。

  同年九月,六国共集结十八万大军,二十万民夫,兵分三路,共同伐秦。

  赵国一路,大军六万,廉颇为帅,兵发长平。

  楚国一路,大军五万,项燕为帅,进军竟陵。

  函谷关前,六国联军,陈兵九万,工匠无数,日以继夜打造攻城器械,蚁附强攻。

  一时间,秦国全境告急。

  庆幸的是,秦王子楚终究知道轻重,没有做出攘外必先安内的蠢事,放下了对权势的欲求,转而与王观澜一道,同御外侮。

  秦国秦王在吕不韦、韩非等朝臣的齐心协力之下,将后勤打理的井井有条。

  秦国正式进入战时状态。

  北方长平,蒙氏一族在蒙骜的率领之下,与廉颇僵持在秦国边境,你来我往,互有输赢。

  南方竟陵,王齕与初来秦国的项少龙一道,率兵三万,直接将兵锋压进了楚国松阳。

  中路函谷关,王学斌亲自坐镇,王翦、元宗担任副将,赵政出任大军书记,率兵两万,与龙阳隔关相望。

  至此,天下局势,如火烹油!

  ......

  公元前247年三月,大战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

  秦国咸阳宫一片悲戚,日夜操劳的子楚已是油尽灯枯,步入了生命的倒计时。

  “文信侯?”

  “老臣在!”

  秦王子楚靠坐在卧榻之上,双目微睁,虚望着前方黑红相间的帷幔,神情满是追忆之色。

  “寡人恐怕是等不到我秦军凯旋了!”

  “大王...”

  床榻旁,一众朝臣候在一旁,吕不韦跪倒在秦王卧榻一侧,涕泪止不住的流淌。

  “大王放心,前线有上将军王观澜坐镇,我大秦必定凯旋而归!”

  “王观澜...咳咳咳...”

  听到王观澜这个名字,秦王立时激动起来,危累的病体发出阵阵干咳。

  “大王...”

  医官见此连忙上前两步,端着汤剂,送到秦王榻前。

  吕不韦见到医官的动作,小心的接过汤剂,一点一点的喂秦王服下。

  “大王,先用药,大王福泽天佑,区区小疾,不日就会痊愈的!”

  如果说寻秦记世界是一汪池水,那王学斌就是一阵狂风。

  狂风吹动了池水,掀起阵阵波澜。

  寻秦记原著既定的历史,早已被王学斌搅和得不成样子。

  秦王与吕不韦就是其中之一。

  在原著中,秦国相国吕不韦不仅权势滔天,心思还十分阴狠毒辣。

  为了权利,吕不韦下毒害死了秦王子楚,扶持疑似自己亲生儿子的嬴政上位。

  但原著也只是原著,此时的吕不韦因为王学斌的震慑,不敢有丝毫不臣之心。

  子楚的病危,纯粹是因为他本人身体不好,再加上日夜操劳的缘故。

  一边是朝政,一边是赵姬,白天晚上不住地加班,就算是个健壮的大小伙子都受不了,更何况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呢?

  “文信侯不必诓骗寡人,寡人的身体寡人清楚!”

  秦王喝了两口药,一手将汤剂推开,撑着床榻坐起身来。

  “王观澜!”

  秦王眉头紧锁,嘴里不停的念叨这个名字。

  吕不韦见此将药碗递给了一旁的医官,连忙上前搀扶秦王。

  “文信侯!”

  “老臣在!”

  “你可知寡人最厌恶的人是谁?”

  “老臣不知!”

  吕不韦搀起秦王,扶着他慢慢的站了起来。

  “哈哈哈哈,不知?满朝文武有谁不知!!!”

  秦王扫视了群臣一眼,肆意的笑了起来,脸上满是讽刺的意味。

  “你们是不知,还是不敢说?啊?”

  秦王一把甩开吕不韦,不顾群臣的惊惶,踉跄的摇了两步,稳住身形,指着群臣喝问道:

  “满朝公卿竟然没一个敢说吗?”

  殿内群臣寒颤若惊,也不知是害怕秦王,还是害怕那个远在前线的王观澜。

  “哈哈哈哈,好哇!我大秦绵延数百载,到了今日,终于是要到头了!你们的忠呢?你们的义呢?都喂了狗了!?”

  秦王不住的怒喝着,脸上升起一股异样的潮红。

  就在这时,朝臣中跨出一人,躬身一礼,沉声说道:

  “大王厌恶之人,大秦上将军,王观澜!”

  秦王听见有人答话,止住了愤怒,看向此人露出了笑容。

  “哈哈,看来我大秦的忠臣还没死绝!寡人记得你,韩非,对不对!”

  韩非不顾群臣异样的眼神,沉着的点了点头,平和的说道:

  “臣,客卿韩非!”

  秦王闻言露出了莫名的笑意,不住的打量着面前这位沉稳的青年,饶有意味的问道:

  “要是寡人没有记错,你也是那王观澜举荐来的,怎么?你敢说他坏话,不怕他打压与你?”

  韩非闻言,面无惧色,坦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