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弟博惠(2 / 2)


  “那世子爷,他也敢罚吗”

  宗伟点头:

  “敢,听爷爷说,皇上都被他罚过呢”

  蕙畹一愣,自己光想着自在了,可是却忘了古人是个死读书的,艰涩的四书五经,如果都让她背下来的话,她大概要罚抄罚到死也背不会。想到此,蕙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暗想怎么琢磨个取巧的法子才好。

  说了会子话,张老太爷留三人吃了晌午饭,下午就放了他们和宗伟宗民去园子里玩。到底是同龄人,不一会儿就混的尽熟了。前面两个丫头,后面几个小厮跟着,五个人进了张府的后花园。

  博武和宗伟很快就拉着手,东跑西逛的说故事去了,大都是博武问,宗伟回答,问题都很直白,例如这个是什么花?这个是做什么的院子?你们这里的水塘这么大,养没养鸭子类的……

  博文和蕙畹听了,都不禁暗笑,这家伙指定是想起自己家的那几只鸭子了,宗民看蕙畹落在后面,遂伸手牵住她的手轻声道:

  “你若是累了,就让丫头们抱着你吧”

  蕙畹看了一眼他身边的丫头,是刚才侍墨的那个,不过看情景,应该是他身边有些体面的大丫头。不知道为什么,蕙畹不禁想起了袭人和贾宝玉的那一段,想那两个人,大概也像宗民和这个丫头,差不多大小吧,想到此,不禁细细打量了一下张宗民。

  十三四的年纪,却已初见帅哥雏形,修眉细目,眼睛虽不大,却是那种长形的凤眼,微微眯起,很有味道。身量虽然没长成,也是细腰乍背匀称非常。

  穿着一件秋香色网银线的罗袍,拦腰系着一条同色的丝绦,下摆处挂着荷包玉坠等配饰,完全就是一个钟鸣鼎食家的贵公子。

  立于一侧的丫头,年龄稍大些,十四五的模样,腰肢轻软,体态匀称,虽不十分出挑,眉梢眼角,却自有一股妩媚风流,不知道这两个人之间,是不是也有些故事呢。

  想到此,不禁偷偷笑了,宗民见蕙畹看着自己的大丫头笑,不禁也瞥了自己的丫头几眼,纳闷的问:

  “蕙畹笑什么呢”

  蕙畹回过神来,忙摆摆手:

  “没什么,这个姐姐长的真好看”

  宗民不禁莞尔:

  “你将来长大了,想必比她更好看呢”

  博武听见跑过来道:

  “畹儿,你穿着这身衣服叫蕙畹这个名字,岂不一下就露馅了”

  博文和宗民兄弟一愣,才想起来,是啊!过几日上学去,蕙畹这个名字可不成,宗民想了想道:

  “不若跟了博文博武的名字,就叫博惠便了”

  几人都说好,博文道:

  “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就要都这么称呼她,不然哪天不注意叫错了,可不好”

  几人都点头同意,于是,蕙畹也正式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博惠。

  进学前的一段时间,蕙畹博文博武就和宗民兄弟混的极熟了,熟络以后,蕙畹发现,张家这两个男孩子和自己的两个哥哥,其实性格很像。

  宗民稳重成熟和博文投契,宗伟活泼淘气和博武臭味相投,故,很快就玩在了一起。大约蕙畹年龄实在太小,又是女孩子,除了自己的两个亲哥哥外,张宗民和宗伟也都尽力护着她,有两个顺眼的小正太做后台,蕙畹倒是对进学有了些底子。

  蕙畹毕竟是个现代的成年人,并不天真,她很清楚,这个机会既是自己和两个哥哥的造化,却也有可能是祸端。听宗民说过,那个平安王世子找的伴读虽不多,却都是大有来历的,除了张家兄弟,还有平安城知府的大公子,以及总督贺琠的俩儿子。

  即使对这里的官职不大明白,蕙畹也知道,知府已经算是不小的官了,何况封疆大吏的总督呢。

  她还记得,电视剧里,一般总督都是皇帝的嫡系近臣,如雍正朝的李卫……所以不用说,几个伴读里,就数着自己家底子薄,势力弱。

  凡事拉上宗民和宗伟,如果将来真有什么祸事,也有个可以搪塞的借口。所以,蕙畹潜意识里去和两个张家公子结交修好,不是攀高枝,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的自保。这也许就是成年人和孩子的最大区别,有些可悲,却也是平安下去的最佳保险。

  再说张家,虽有了自己的新宅子,毕竟只能算小门小户的人家,吴贵倒真是把好手,里里外外操持的很妥帖,省了刘氏许多的心。

  地位毕竟不同了,家里也不免要添些丫头小厮和粗使的婆子,刘氏毕竟是从穷里过来的,节俭惯了,也不想太张扬,和吴贵商量了,把张老太爷送来的四个小厮留下,选了两个机灵的跟着博文博武蕙畹上学,剩下的两个,一个给张云卿,一个给云昊做书童,几个丫头都退了回去。

  刘氏原是想留下一个伺候蕙畹的,谁知蕙畹坚持不要,说自己还小,用不到。刘氏便把一个妥帖的婆子拨给了她,想着等以后大些,再寻个如意的丫头。

  蕙畹其实有自己的想法,大户人家的丫头,赶上老实本分的,还罢了,赶上个有些野心的,就麻烦了,她可不想自己好好的家,最后多出几个姨娘来搅和。

  她坚决反对一夫多妻,即使知道,在这里也许难以避免,但最起码,尽量把这种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其实她也清楚,自己这是因噎废食,爹爹进入了官场以后,应酬总是也难免的,如果他真有这个心思,恐怕自己绞尽脑汁,也阻挡不了,不过蕙畹会尽最大力量,来维系住这个温暖的家。

  所以,张家除了四个小厮和几个粗使的婆子外,就是看门的孙伯和一个马车夫,再有,就是管事的吴贵,人不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挑费。好在孩子们还小,而且过几日,就要去平安王府上学,这些人使唤也尽够了。

  上学的东西,没用刘氏操心,张老太爷让吴进传下话去,三个孩子的一概份例,全部归在了他的名下,和张府两个嫡亲的少爷等同。

  一开始,吴进还暗暗纳罕,过了几天才瞧明白,老太爷这是打心眼里,喜欢云卿家的女公子了。

  不过这怨不得老太爷,就是自己私下里暗自忖度,那丫头也是个不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透着十分的稳妥大方,就是大家的千金小姐们,也未必及的上,且,书读的好,每每得到张老太爷的称赞,要知道,这并不容易。

  张老太爷可是个博览群书的老儒生,吴进觉得,两个孙少爷就很难得了,尤其宗民少爷,行动做派颇肖其父,是个读书的材料,将来说不定,就是张家的又一个状元。

  即使这样,也没见老太爷称赞过几回,旧年间,除夕凑趣,做了一首工整的贺年词,也不过略略点点头罢了。

  如今才几次面,就和自己说几次了,说张家的博惠是个有大才的,博惠,不知道的,还真不知道是谁,吴进也是得了宗民少爷的交代,说以后见了蕙畹小姐,一律称呼博惠公子。

  这么着,弄得自己有时也忘了,那个粉妆玉琢的小公子,原来是云卿家的三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