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七零女主亲妹妹[穿书]第121节(1 / 2)





  刚刚才到的小林校长不好意思的清了清嗓子,“我是没那个本事,这些年投了不少,就中了两个,还是咱市里的报纸,为了给咱学校做宣传,一个三块,一个三块五。”

  人家小林校长有正经工作的,又不是单独吃这碗饭的,不过,大家伙可不在意这个,在村里小林校长那就是文化人的标签,既然他说不容易,那肯定就不容易。

  人群里窃窃私语,就是,四年前小芳才多大,要是写稿子都这么挣钱,那城里那些老师大学生不个个都是万元户了。

  眼看人不信,林母急了,“不可能,我这有证据,小芳就是挣了那么多。“

  小林校长捏着那些特意裁剪好的报纸杂志翻了翻,神色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婶子,这么多作者署名都不一样,您咋说都是小芳写的?”

  “就是,建国她娘,你不认识字,我可认识,这几个字长得不一样哩。”

  林母气红了脸,“滚犊子,刘瘸子你个睁眼瞎瞎掺合个啥,都说了这就是小芳的,你不信你打电话问问林芳?”

  “婶子这话说的,你明知道我小芳姐今天公爹过寿,之前刚让你闹一顿,现在你还让打电话,那你是诚心不让小芳姐好过是吧!”

  “就是,你不能随便找几张报纸指个名字都说是小芳的吧,那还不如说全天下报纸上都是小芳写的呢。” 人群里跟着起哄。

  林母被怼的也恼了,顺嘴一吐露秃噜就把林慧他们抖落了出来,“小慧说了,这都是小芳她笔名,笔名不一样,但收钱的都是她。”

  话说处理啊,林母就有些后悔,她就顺嘴,虽然,她也不知道女婿为啥不让她提小慧和他,但对方说了好几遍,本来她不准备说的,都怪胡搅蛮缠的林大勇。

  “呦,小慧姐呦,婶子这是有备而来啊,还特意找人调查我小芳姐?”

  “林大勇你胡说八道什么,这是我家的事,你掺合啥掺合!” 林母气得脸红脖子粗,脖子上的青筋都崩了出来。

  “你这当娘的做的不地道,还不能让人说啊!” 看林母掰扯自己儿子,林大勇娘不乐意了。

  “就是,就是,做的不好还不让人说。” 林大勇还在一旁煽风点火。

  林母气得抬手就想去抓他,偏林大勇像个泥鳅一样灵活一躲,朝林母后背喊道,“太爷来了。”

  林母一转头,就看到人群外头,大大爷,小林校长他爹,还有村子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都过来了。

  林父眼睛一缩,知道今天这事可能要糟,人往林母面前一站,伸手去扯人,“你看做的好事,我明个就要找你爹娘问问,你刘家嫁出去的闺女是不是都得要朝娘家拿钱?”

  林母本身就被扯得一个趔趄,本来就被林大勇气的头脑发昏,这会听着林父的话顿时就火了,撕扯着就要去挠林父,“林得贵,你还有没有良心,我这多年哪点对不起这个家了……”

  林父一边躲一边暗暗朝人使眼色,嘴上呵斥道,“说你两句你还闹上了,小芳挣钱咋的了,挣钱那是她有本事,她愿意孝顺你这当娘的你就收着,她不愿意你就闹就抢啊?”

  走过来的几个长辈听到这话皱了皱眉,林大勇也在一旁冷笑,这是上眼药呢。

  林母一顿,气愤的往地上一坐,拍着大腿就在那哭喊,“我不活了啊,干脆让我死了算了。”

  “我这当娘的找闺女要两个钱怎么了,我找她要钱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么?我给她吃,给她穿,养她这么大,她现在有出息了,就不管这个家死活了啊……”

  “娘~”

  “娘你先起来。”

  旁边去扶人的林大哥林建党也心底五味陈杂,他们也是在刚刚有人来他家喊人才知道过去几年林芳挣得那么多稿费,两万块钱啊,能在城里买几套房子,这会的心情不可谓不复杂。

  林父看除了自家人没人上前阻拦,就呵斥道,“你先站起来,又哭又喊成什么样子!”

  “我不起,俗话都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他们一个二个都嫌弃我,让我死了算了吧,我还活着干什么!”

  林母坐在地上哭天抢地的干嚎,哭得是真委屈,她是真觉得,林芳白眼狼,这么多年挣了那么多钱说都不说一声。

  “好了,要嚎回家嚎去。” 太爷爷忍了半天,皱着眉头吼了一嗓子。

  这是比林爷爷辈分还高的长辈了,年轻的时候和林爷爷一起出去当过兵的,脸一板,那一身气势不是说着玩的。

  林母捂着脸抽抽噎噎,想说话又不敢,被林父瞪着眼拉到后面了。

  老太爷年纪大了,腿脚就没那么灵便了,偏他不喜欢人扶着,走一步都要攒着拐杖慢慢来。

  “他太爷怎么过来了,她太奶身体还好么,这两天没看人出来。” 没办法,儿女都是债,林爷爷佝偻着背笑呵呵的站出来。

  太爷转头看他一眼,心底叹气,明明家里那么出息的小辈,哎!

  冲着要过来的林大勇摆摆手,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对着众人道,“正好趁着这会大家伙都在,有个事和你们说说,咳咳……”

  林大伯有些慌,他都好久没见过这种阵仗了,自从他当上村长,每次又是都是他带头组织的村民大会,难得见到老一辈带头的出来。

  天冷嗓子就容易不舒服,太爷眼看着林校长道,“咳咳,小芳应该和你细说了吧,那你和大家伙说说。”

  小林校长喊了声人,然后对着人群大声宣布道,”小芳和咱县里合作,准备在咱村小和中学定20个女童助学名额,暂时先定了十年,但凡村里有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来我这报名,稍后,我会把详细考评规则贴咱小学门口。”

  村里的孩子都去城里上学不现实,但村里就这么点教学资源,想提升,就要扩大规模,老师其次,得先有学生,然后才能聘请更好的老师,提升教学质量。

  林芳的这个决定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他知道,等回头这消息放出去,附近村子肯定有不少家长来探询情况,人一多才有机会招生,有规模才有条件去招人。

  “20个!” 人群嗡得一声炸开了。

  虽说村子里都知道上学好,可这年头大家的生活大多还是不容易,哪怕小学初中的学费并不贵,可还是有很多好还是要东拼西凑的接学费,甚至好些个,都是孩子先去学校上着学,拖到学期中间才交上去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林家一样,能供两个孩子上学。

  就是林家,还不是拼命压榨家里其余人得来的。

  穷啊,这个年头大部分人家还是穷的。

  “为啥是只能是闺女,俺闺女不去,让俺儿子去成不!”

  “妇女能顶半边天,为啥让儿子去,不然闺女去。”

  “那等闺女读完书嫁出去就不是俺家的了。” 有妇人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