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1 / 2)





  “行了行了,别哭穷了。”玳珍爽快地道:“你放心,我们俩什么交情?有好事儿还能忘了你吗。”她一双大眼睛弯成两道月牙,笑容如同山涧清泉一般,干净、清澈,徐庚的心也不由自主地安定下来。

  不过,想到身侧如同鹰隼一般敏锐的辛一来,徐庚又赶紧收敛了所有的情绪,微微笑着与玳珍辞别。

  …………

  第二日大早,顾兴便到了府上寻辛一来议事,见面便先谢道:“还是辛侍郎厉害,你写信过来说用竹筋代替那个什么钢筋,没想到还真管用,我让人一试,哎哟,小楼房盖起来结实得不得了,营地里那些小子都快乐死了。我们那小楼房多气派,比天津城里的房子好多了,盖得快不说,屋里又高又敞亮,住起来别提多舒服了。”

  辛一来客气道:“我也就是提了个建议,还是顾将军您找的人靠谱。话又说回来,那房子结实是结实,不过跟城里的房子还是没得比,人家那雕梁画栋的,那才叫好看。您这话跟我说说也就罢了,这要是传到毛尚书的耳朵里,保准他连夜从京城赶过来跟你打架。”

  顾兴显然也是知道毛尚书的名头的,闻言立刻闭嘴,脸上还露出后怕不已的神情,“那个……咱们是兄弟,私底下说说就好,可千万别跟毛大人提这个。我可是真怕他,你是不晓得,这胖老头收拾起人来那个叫狠啊,我家老爷子都不敢招架。”

  辛一来点头表示赞同,“我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们,我明天要出差,周六回。期间更新很成问题,事先请个假。

  啊啊啊!!!我说怎么今天的更新一直没出来,原来不小心点成了放入存稿箱,我是多没脑子啊!!!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造船厂的厂址已经基本确定了下来,就在码头和军营之间。赵员外郎早得了令在召集工匠,这一次没有严举捣乱,赵员外郎的工作顺利了许多,只可惜招来的都是寻常工匠,离辛一来的要求相差甚远。

  赵员外郎颇觉无奈,但在辛一来面前却依旧信心满满,“大人请放心,下官已经使人在河北全境遍发召集令,又打听了好几位老工匠的住址,这几日就准备亲自登门拜访,一定将他们请回来。”

  辛一来点头道:“大梁朝几十年没造过大船,想要找些有经验的工匠不容易。那些老人若是身体不济也不必强求,实在不行就请他们回来授徒。工钱记得要给足。”

  提到工钱,赵员外郎的脸上露出肉疼之色,斟酌半晌后终于忍不住道:“大人,这个工匠们的工钱是不是给得有点太高了?这普通工匠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年就是二十四两银子,还有您说这个高等工,一个月更是二十两,造船厂上下几百号人,光是工钱,这一年的开支就得吓死人啊。”这工钱都能赶上县令的俸禄了,普天之下,哪个地方能给工匠开这么高的工钱。

  辛一来却不以为然地道:“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儿,总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至于高等工,整个船厂才几个人?你要是真能帮我找到得力的,别说一个月二十两,两百两我都照给不误。”

  光是听一听赵员外郎就已经肉疼不已了,哆嗦着回道:“下官可舍不得那么多银子。”他到现在都没跟工匠们说起工钱呢,就是想着能不能劝一劝辛一来别胡乱撒钱。眼下既然劝不动,好吧,反正那又不是他的银子。

  “你在这里这么多天也辛苦了,听说过年都是在码头上过的?”辛一来对这个属下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有点胆小,也不算太机灵,但胜在老实本分,做事情一板一眼,不会假惺惺地唬弄人,这一点就已经够不容易了。

  赵员外郎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是,码头上不是一直都在忙吗,工人们没歇,下官也就陪着,倒也没什么事儿。”

  辛一来见他并不居功,愈发地满意,点点头,朝身侧的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上前将早已准备好的小匣子递给他,“你做得不错,该赏。原本是年前就要给你的,算是年底的奖励,结果一直拖到了现在,你看看满意不满意。”

  赵员外郎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激动又兴奋的神情,“属下谢大人赏赐。”别看他嘴里对钱财斤斤计较,那都是因为这是朝廷的钱,他自己对财物看得倒并不是很重,毕竟赵员外郎也是富贵人家出身,虽然不算什么世家大族,但从小到大都从未因为钱财发过愁。对于辛一来的赏赐,赵员外郎欢喜在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上司肯定,对于匣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还真不怎么在意。

  辛一来好生一番勉励,罢了又在赵员外郎的引领下绕着选定的厂址看了一圈,这才打道回府准备找徐庚商议接下来的进程。赵员外郎则喜滋滋地抱着沉甸甸的匣子回家找妻子儿女显摆,“瞧见了没,侍郎大人亲自赏赐的。你老说我成天憋在天津没出息,现在可知道错了吧,要不是来天津,我哪有机会做事,虽说前头艰难了些,可眼下的日子却越来越好过了,侍郎大人也看到了我的努力,留在京城才没有出头之日呢。

  赵妻胡氏虽然也觉得欢喜,可见赵员外郎那副喜不自胜的样子又很是碍眼,忍不住道:“到底赏了你什么好东西,看把你乐成这样。人家说不定就是哄哄你呢?能做大官的都精明着,也就你一根肠子通到底。”

  赵员外郎哼道:“你就见不得我好么?当官的那么多,谁不是都伸长爪子只顾着自己捞钱的,我在工部做了这么多年,怎么就不见有谁赏个东西给我?可见还是我这勤勤恳恳的人终于入了侍郎大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