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章(2 / 2)


  何卫国已经精神错乱,离开了烈士陵园的住所。特案组要求恒店警方注意搜索废弃的烂尾楼、工地上的水泥管道以及桥洞和山林等偏僻的地方,这些很可能是他临时的落脚点。同时,为了安全起见,特案组建议恒店各大剧组暂停拍摄抗战剧。

  然而各大剧组没有听从建议,他们考虑的是成本问题,毕竟暂停拍摄会造成经济损失。

  两天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胡子导演所在的拍摄现场遇到了袭击。当时,烟火师设置了好几处炸点,刚刚用线控引爆了道具炸弹。这种道具炸弹的外壳多数是泡沫做的,里面填充些土灰,制造爆炸后尘土满天飞的逼真效果。他们拍摄的是一场重头戏——英勇的地下武工队乔装打扮炸了鬼子炮楼。

  爆炸时,不知道从何处射来一支箭,正中一个日本演员的眼睛。

  爆炸的声音伴随着演员的惨叫,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随后手忙脚乱地将演员送去医院,大胡子导演带人展开搜寻,一个老人惊慌失措地跑向山间小路。

  恒店警方与特案组随后赶来,通过描述,确认了这个袭击日本演员的老人就是何卫国。

  何卫国逃向了附近的一座小山,这名经历过几十场大小战役的老兵具备高超的杀人技能,这使得警方不敢轻敌。

  第一次围剿以失败告终,数百名警察将何卫国包围在山头,步步为营,慢慢逼近。

  这个老人竟然逃脱了,还打伤了一名武警,夺走了一把手枪。

  这一次,他抢到的可是一把真枪。

  当时,形势对老人非常不利,武警呈包围之势向山头逼近,老人放了一把火,时值夏季,天干物燥,大火熊熊,很快就烧了起来,随后蔓延至整座山头。武警官兵紧急撤退,何卫国用弓箭袭击了一名落单的武警,抢夺了枪支,他并没有向山下跑,那里是死路一条,而是躲藏进了一个山洞。

  山火被消防官兵扑灭,因为何卫国持有枪械,极具危险性,恒店警方向上级紧急汇报,请求协助,第二次围捕开始了。此次围剿追捕除了数百名武警之外,还出动了野战部队防化连、侦察连,子弹打了1000余发,甚至动用了火箭筒和迫击炮。

  一名士兵问道:“我们这么多人是抓谁啊?”

  连长说:“抓一个人,一个老头。”

  士兵说:“这么多全副武装的警察都搞不定,还得派咱们连队上去,就是为了抓个老人?”

  连长说:“这个老人是个老兵,参加过好几次战争,你要小心点。”

  士兵说:“他就一个人,我可不怕。”

  连长说:“如果他瞄准了你的头,绝不会打中你的腿。”

  山下的拍摄现场,大胡子导演换上一身武警服装,扛起了摄像机。

  烟火师说:“导演你干什么去啊,还换了这身衣服。”

  大胡子导演说:“作为导演,不要以为我就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总是拍垃圾电视剧,我也想拍一些正能量的片子。这次的场面要是能拍下来,我也没白当这导演。”

  烟火师瞪大眼睛说:“你这是要混进去当战地记者呀,很危险的哦。”

  大胡子导演说:“战地记者,这词真不错。”

  烟火师说:“我也换衣服,我做你的助手,不过我们拍的只能发微博啦。”

  武警官兵将何卫国堵在了山洞里,陈处长请来了当地的一个村民,询问得知,这个山洞并没有别的出口,但是洞内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不宜贸然出击。一个军官用喇叭向洞内高喊,要求老人放下武器,立即投降。

  洞内悄无声息,军官再次喊话,回应的是一声枪响,军官立即卧倒,他的帽子被打飞了。

  梁教授看着山洞,对画龙说:“穿上防弹衣,率领一队武警,把他击毙。”

  画龙卸下了弹匣,说道:“对不起,梁叔,要我击毙一名抗日老兵,我做不到。”

  第三十章 归家之路

  黑龙江,一个农民击打屋檐垂下来的高粱,一条大蛇咬住了他的拳头。

  石家庄,一位教师在剧院里打哈欠,一只壁虎正好掉落进他的嘴巴里。

  浙江,一个演员哼着歌曲走在小路上,有只蛤蟆蹲在路中间,他迈步跨了过去。

  群众演员杨小凡不小心踩中了两个绳套陷阱,两只脚被套住,拉向空中,死状极惨。

  杨小凡扮演最多的角色是日本兵,没有台词,一天要“死”好几次。杨小凡有时会和朋友交流演技,他说,扮演鬼子,越猥琐越笨拙,导演越喜欢。进村扫荡时要弯腰走路,看见花姑娘和村里的鸡鸭要露出垂涎欲滴的表情,战斗时必须惊慌失措狼狈逃窜,总之要表现出鬼子弱智的一面。

  朋友说,我们被这样一群弱智和笨蛋打了8年多,我们岂不是更……

  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俊杰英灵,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无论国共,所有为捍卫祖国尊严征战沙场的军人,都值得尊敬。

  百团大战中,一位八路军士兵委托老乡给父亲寄了一封信,信中没有文字,只有几粒玉米种子。那一年,父亲和儿子准备在地里栽种玉米,儿子却没有回来,战死沙场,只有几粒玉米种子寄回了家。

  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的代价,把10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改变整个战局。八百陕西籍的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他们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据一个老人回忆,那几句秦腔是这样唱的:

  两狼山,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何卫国总是不能忘记那个清晨,他离开了母亲,离开了自己的村庄。

  14岁的少年,挑着担子去犁地,却被鬼子抓去建造炮楼。他半夜逃跑后,村庄已经毁于战火,他也不敢回家,恰好遇到一队溃散的国民党军士兵,他就哭哭啼啼地跟随着队伍一路前行,后来参军打仗,颠沛流离,从此以后,客居台湾几十年,一生飘零……再也没能回家。

  逃难的时候,这个孩子一直在挨饿。部队停下来吃饭,也会给他一点。更多的时候,他只有去捡剩饭。日本鬼子让他感到恐惧,他只知道自己跟着部队会很安全,他不停地走,不知道身在哪里。在一个县城,他捡到一张中国地图,每走一个地方,就在上面画一个圈。这些圆圈连在一起,就是一幅逃难的路线图。

  有一天,一个军官对他说:“孩子,你怎么老跟着我们,你走吧,回家去。”

  何卫国说道:“我家被鬼子烧了。”

  军官说:“鬼子烧了你的家,你就要杀鬼子。”

  何卫国说:“我要一支枪。”